当地表Im内含有容易溶解的盐类超过0-3%时即属盐渍土。在我国西北、东北的干旱气候地区及沿海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盐渍土。其含盐量通常是5% - 20%,有的甚至高达60% - 70%。由于土中含有易溶盐,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筑路性质发生变化,引起许多路基病害。盐渍土在干旱季节和干旱地区,因盐类的胶结和汲湿、保湿作用,有利于路基稳定,但一旦受到雨水、冰雪融化的淋湿,含水量急增,出现湿化坍堤、沉陷、路基发软,致使强度降低,丧失稳定,甚至失去承载力,导致路基容易出现病害,如道路泥泞,路基翻浆及冻胀病害加重;受水浸时,强度显著下降,发生沉陷;硫酸盐发生盐胀作用,使土体表面层结构破坏和疏松,以致产生路面被拱裂及路肩、边坡被剥蚀等。针对这些情况,主要采用下述措施加以防治:
(1)加密排水沟,沟底应保持0.5% -1%纵坡;对路基填土低、排水困难地段,应加宽加深边沟或在边沟外增设横向排水沟,其间距不宜大于500m,沟底应有向外倾斜2% -3%的横坡。
(2)换填风积沙或矿料,其厚度不宜小于300mm,对加深加宽边沟的弃土,可堆筑在边沟外缘,形成护堤,以保护路基不被水淹。
(3)在盐湖地区用盐晶块修筑的路基表面,原来没有覆盖层或覆盖层已失散了的,宜用砂土混合料进行覆盖和恢复。路肩出现车辙、坑凹、泥泞,应清除浮土,泼洒盐水湿粒,再填补碎盐晶块整平夯实,仍用砂、土混合料覆盖压实。
(4)秋冬季节或春融季节,路肩容易出现盐胀隆起,甚至翻浆,对隆起的应予铲平,使地面水及时排除。
(5)边坡经受雨水或化学冲融后出现的沟槽、溶洞、松散等,可采用盐壳平铺或黏土掺沙铺土压密,防止疏松。
(6)在过盐地区对较高等级的道路,为防止路肩风蚀、泥泞以及防止水分从路肩部分下渗,而造成路面沉陷,其路肩可考虑采用下列措施:
①用粗粒渗水材料掺在当地土内封闭路肩表层;
②用沥青材料封闭路肩;
③就地取材,用15cm厚的盐壳加固。
(7)打石灰桩或砂桩,深度应达冰冻线以下且呈梅花状排列,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www.zjlq.net智能监测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