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科技是从事工程检测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数字智能化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集团企业。
新闻资讯
上海城市桥梁进入维护保养高峰期 低影响施工成趋势
更新时间:2021-04-10 17:51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本报见习记者 戚颖璞

  随着松浦大桥主桥进入改造,算上正在维护的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黄浦江上现共有三座大桥同时进行维护改造。此前,浙江路桥、徐浦大桥、南浦大桥W3匝道已完成大修。

  “目前,上海城市桥梁已进入维护保养高峰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颜海表示,尽管全国多数城市仍处于桥梁建设高峰期,但由于上海桥梁建设起步早,维护期也比绝大多数城市提前很多。

  维护技术难度不低于新造

  “桥梁维护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需要先熟悉大桥的既有结构,才能进行修复。”上海市政总院大桥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陈亮表示,大桥维护同样需要大量技术攻关,技术难度不低于新建一座桥梁。仅松浦大桥一项工程,技术攻坚就有八项内容,包括高性能组合桥面技术等。

  进行桥梁维护前,首先要对桥梁进行“体检”,尤其是对老构件进行剩余寿命评估。陈亮介绍,经过一系列探索,浙江路桥、徐浦大桥、松浦大桥已实现钢构件、混凝土构件、拉索构件以及附属构件的检测和寿命评估技术,“体检”范围和精度大大提升。

  一些桥梁由于建造时间久远、结构复杂,只有平面图纸可供参考,维护难度更大。大桥运营数十年部分重要杆件、节点都存在一定程度病害。浙江路桥创新性地在移桥及大修中采用同步直播及实时监测技术,保证了大桥移运安全及大修质量。

  “百年文物桥梁,由于早期施工资料匮乏,施工方案极其复杂,在后期运维中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将这些桥梁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陈亮说,经过多次实践,市政总院开发出一套可视化的桥梁安装精度管控系统,通过比对三维激光点云扫描成果,为日后运营维护留下丰富的历史档案。经过浙江路桥大修和外白渡桥抢修,市政总院创建出一套包含复杂桥梁的结构、文物信息的完整数据模型,为后期科学运维奠定基础。这开启国内桥梁大修改造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先河,可以为复杂桥梁新建、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低影响施工成维护趋势

  桥梁维护,交通和居民生活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因此,低影响施工成为桥梁维护中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正在改造的松浦大桥就采用上下层分期施工、分期开放的方式,尽可能降低对交通的影响。同时进行维护的南浦大桥,还采用预制拼装技术,减少现场浇筑,配以快速更换施工大位移伸缩缝技术,工期大大压缩,也避免了噪音和扬尘。

  早在2015年,浙江路桥大修时就考虑到降低施工影响。浙江路桥建于1908年,属于上海市级文物。于是,工程师选择将整座桥梁“搬”上岸,在全封闭钢结构厂房中修复,减少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影响。浙江路桥EPC(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团队采用水中浮箱、陆上大型履带吊、大吨位模块车等大型设备,使得宛如“瓷娃娃”的百年桁架文物桥梁,完好无损地实现了移出及复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老龄桥梁低影响、多设备协同、整体快速移运技术及装置。

  曾保持世界斜拉桥跨径纪录的杨浦大桥,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今年,杨浦大桥进入维护阶段,维护内容为桥面铺装翻新和路灯改造。因不涉及大范围改造,杨浦大桥采用“不停业”维护方案,白天开放交通,只在23时30分至次日5时30分才封闭车道,减少大修对社会交通、环境的影响。

  保存城市记忆要因地制宜

  浙江路桥与外白渡桥同属百岁的文物桥梁,文化价值深厚。在维护期间,工程师耗费大量精力从档案馆调出百年前的纸质版设计图,捕捉关键元素,尽量使桥梁在符合时代需求下,恢复原来风貌。在工程师的精心呵护下,大修后浙江路桥身披“交通灰”,桥身焕然一新、沉稳大气,鱼腹式的钢结构主桁架得以保留。遥望浙江路桥,如同穿梭回百年前。

  然而,上海还有更多“年轻”的桥梁,这些桥梁不能过度强调保护,使其丧失使用功能。既有桥梁需要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局部改造来提升桥梁能级,避免重建。结合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建设,南浦大桥W3匝道接地处需要向南平移170米。为此,设计方制定了多套桥梁拆除吊装方案,最终确定“降8拆6”方案,即“依次降低8跨桥墩高度、同时拆除6跨桥墩”,避免整个匝道拆除重建。

上一篇:
暨南大学马宏伟教授团队在桥梁安全监测的大数据方法的研究取得新突破
下一篇:
乌达公路段为桥梁涵洞做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