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科技是从事工程检测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数字智能化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集团企业。
新闻资讯
济南顺河高架南延二期玉函路隧道工程第三方监测工作进入尾声
更新时间:2021-04-10 17:51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济南玉函路隧道通车之际,顺河高架南延二期工程第三方监测工作也进入了尾声。由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承担的地质监测,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内容之多,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内的监测工程中都是首屈一指的。顺着隧道的走向,渔网一样密布的监测点,凝聚着勘测人的汗水,为隧道的顺利掘进和后期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国内最长城市浅埋隧道,多达19种监测项目

玉函路隧道是一条典型的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全长2.335公里,是全国最长、周边环境最复杂、地质条件变化最大,而且工期最短的浅埋暗挖式隧道工程。种种施工之最表明其工程十分复杂,而贯穿施工全过程的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建设伊始,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就承接了玉函路隧道工程第三方监控量测工作。此次监测项目包含沿线周边建筑物沉降、地表沉降、地下管线沉降、入户调查等总计19种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之全在济南市是独一无二的。“如此重要且难度极高的工程,让勘测院的岩土工程专家们倍感压力。他们针对不同路段、不同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制定了详细的监测实施方案,我院省勘察设计大师樊祜传亲自把关技术方案的关键节点,并同时邀请行业技术权威专家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还调集了全院监测专业技术人员中的精兵强将成立隧道监测项目部。”济南勘测院本项目技术负责人胡广磊说。

“除了工程监测,我们还参与了隧道的全线地质勘察、地形测绘、地下管线探测、地球物理勘探等多项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权威的勘测技术服务支持。”胡广磊说。玉函路隧道施工工期十分紧张,这些工作要在短期内完成,任务繁重,向勘测工作提出了挑战。

勘测人员在夜间埋设监测点。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供图

寒冬埋设3106个监测点,密布如“渔网”无死角

工程本身的施工难度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需要前期勘测工作精准到位。因为隧道的埋深很浅,上方覆土只有3到7米,左、右两条隧道之间最小距离也仅有3米,整个工程的施工难度及风险要远高于普通山岭隧道施工和地铁盾构施工,这让精准的勘测数据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我们根据相关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对全线设计了横向、纵向监测断面及各类监测点,总计布设了各类监测点3106个,将整个玉函路地面做成了如渔网般密集的地表沉降监测网。”该项目班组长李铭说。

由于工作量大,项目要求高,数量极大的监测点布设成为项目的重点和难点。日间玉函路地面车流量非常大,监测点布设只能选择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5点进行施工。“布点工作是从2016年12月至今年3月进行的,历时3个多月。正值寒冬,大家冒着严寒和风雪,在午夜扛着钻机,拉着发电机,一个又一个地将监测点和基准点都埋设完。”胡广磊说。

像渔网一样密布的监测网络,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有力的安全保障。

24小时不间断监测,避免沉降险情发生

前期的地面监测点布设工作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是在隧道进行施工的时候,勘测人员一方面要随隧道掘进进度同步埋设监测点,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各类参数的监测。由于玉函路隧道两侧分布有大量老旧建筑,最近的建筑物距隧道边线仅2到3米,隧道顶部两侧还分布着正在运行的燃气、供水、热力等市政管线,因此需要时刻关注沉降,以避免险情的发生。

周边老旧建筑物的关键位置,均需布设监测点。但由于工程不封路,地面车流量巨大,为提高测量精度,加快测量速度,项目部人员要选择天刚亮具备测量条件同时车流量最少的清晨开始监测,直至夜间不具备测量条件为止。“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拱顶沉降、收敛监测就要以2小时一次的频率,24小时不间断监测的超高强度进行监测。”胡广磊说。

自工程开工,济南勘测院参与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全年无休。无论是春节还是国庆小长假,项目组骨干、技术人员都主动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持奋战在隧道监测的一线工作。

钻孔时要接受严寒的考验,而在隧道洞内,温度高达40℃以上,空气极为浑浊。项目部员工在艰苦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轮班测量,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这样一支具有铁军精神的团队,为玉函路隧道顺利通车保驾护航,为济南交通建设贡献着勘测人的力量。

上一篇:
钢结构建筑材料应做哪些检测?
下一篇:
马宏伟教授团队在桥梁安全监测的大数据方法的研究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