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llie F. Spencer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教授
简介:
Billie F. Spencer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控制、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随机疲劳、随机计算力学和自然减灾等领域。他是第一个研究和设计磁流变(MR)液体阻尼器的人,该阻尼器用于保护结构不受地震和强风影响。最近,他将先进的计算工具与智能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和智能无线传感器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平台。Spencer博士曾多次获奖,包括ASCE Newmark奖、ASCE Housner结构控制与监测奖、ASCE Norman奖等。
2. Campbell R. Middleton
英国剑桥大学Laing O'Rourke建筑工程 教授
简介:
Campbell R. Middleton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桥梁工程,特别是混凝土结构的极限强度,屈服线分析,风险和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应用于桥梁的无损检测,土木工程中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和桥梁管理。他是Laing O'Rourke建筑工程和技术中心的主任,以及剑桥智能基础设施和建设中心(CSIC)的联合研究员。他是负责监管EPSRC/Innovate UK投资的智能基础设施和建设中心的执行小组成员之一,并于最近与他人合著出版 《桥梁监测——实用指南》一书。
3. 陈政清
中国工程院 院士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
简介:
陈政清院士长期从事桥梁等大型结构的工程力学问题研究。最早解决了国内悬索桥和斜拉桥的三维非线性设计计算问题;在桥梁风工程理论与应用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了永磁式磁流变减振技术和电涡流减振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多项重大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5部,已授权发明专利10项。
4. YOU-LIN XU
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环境学院 院长
简介:
Xu教授30多年来一直在结构工程方面进行研究,并担任结构工程顾问,特别关注大跨度桥梁和高层建筑风力影响,大型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振动控制和智能结构。他撰写了3本书,分别由Spon Press(Taylor&Francis)、John Wiley&Sons和CRC Press(Taylor&Francis)出版的大跨度悬索桥的结构健康监测,缆索支撑桥梁和智能民用结构的风力影响。他还参与了许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项目,例如在香港的青马大桥、昂船洲大桥、北京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的上海大厦等工程中的健康监测项目。他也是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美国工程力学研究所和英国结构工程师协会研究员。
5. HYUNG-JO JUNG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教授
简介:
JUNG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结构控制和动力学、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减轻、智能结构和材料、地震工程和风力工程等领域。在早期的学术研究中,他就专注于使用阻尼器的结构控制,并通过开发用于控制大型结构的自感知和自驱动的MR执行器,成为MR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专家。除了MR研究,他还参与了一些其他的新兴研究,例如利用智能传感器技术进行结构健康监测,以及从环境资源(如振动和风力)中收集能源。最近,他在利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如深度学习)研究桥梁检测技术方面走在了前沿。Jung博士发表了超过360篇技术论文和会议记录。他曾多次获得韩国教育部优秀基础研究奖、ICCES优秀青年研究员奖、KAIST优秀学术奖等奖项。目前担任《智能结构与系统》(SSS)的总编和《振动控制杂志》(JVC)的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