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河流密布,桥梁众多,造型优美,不仅方便市民出行,也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目前,我市管养的国省道公路桥梁总计314座18491.55延米,其中,大桥55座,中桥91座,小桥168座。那么,我市桥梁究竟如何进行维护?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定期“体检”确保桥梁安全
富乐大桥是绵阳城区最重要的交通桥梁,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与车辆往返穿梭于大桥之上。近日,技术人员手持水准仪、回弹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检查桥梁的每一个关键部位,诊断病害情况,对桥面伸缩缝、钢管拱、吊杆、系杆以及其他主要受力结构进行了全面检查。
“我们主要检查这座桥的系杆和吊杆是否有锈蚀、松动,钢管拱是否有裂缝变形等,如果这些主要受力结构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我们就能判定桥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绵阳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养护工程师邓大伟说。
除了富乐大桥,此次公路桥梁结构安全大排查,还对涪江二桥、天生桥等大桥拱圈、梁板是否出现异常裂纹,基础是否受到严重冲刷,墩台开裂变形等情况进行了仔细排查。
“与汽车的日常维护保养一样,一定周期后,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就算没有问题,也要对某些易损件进行更换。”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检查发现有其他情况,我们也会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桥梁安全运行。”
精细管理确保养护责任到位
我市公路桥梁结构种类多、分布范围广。为确保桥梁养护责任全覆盖,我市先后印发《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市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是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的责任主体,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受市交通运输局委托,承担辖区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相关监督管理职责;县(市、区)交通运输局作为辖区内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行业主管部门,按属地管理原则做好有关管理工作;县(市、区)公路管理所负责其管养范围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养护生产活动。
在明确市县区各级责任基础上,市公路管理处还对全市国省干线公路中桥及以上桥梁设置了桥梁信息公示牌,公示了桥梁名称、路线名称及编码、养护单位、管理单位、监管单位、联系电话等,确保养护责任落实到位。相关责任部门按照有关制度和文件规定,设置了桥梁、隧道养护工程师,并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协助桥梁养护工程师开展日常养护工作。同时,根据桥梁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和管养情况,建立桥梁安全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制度。桥梁管养单位按照挂牌督办要求,及时整治和报告隐患整改情况,严防桥梁安全运行事故发生。
科学检测及时为桥梁“治病”
公路桥梁不仅要直接承受车辆荷载,还要经受日晒风霜雨雪和水流冲刷等自然条件考验,难免会产生各种“毛病”。各管养单位加强了安全防控,对桥梁巡查发现的病害问题,及时进行分类“治疗”。
进行制度性日常检查,全程掌控桥梁运行情况。养护生产单位每天进行一次巡查,遇雨、雪天气及洪水等特殊情况时增加巡查频率;管理单位每月进行一次经常性检查。在汛期前后和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一是进行专业性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桥梁病害。2018年,市公路管理处对全市49座桥梁进行了定期检查,三类以上桥梁实施两次定期检查,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专业的桥梁检测单位实施,定检报告提交后,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组织专家及各管养单位对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和运行情况进行咨询评估,再按程序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复核认定。2019年对全市79座桥梁进行了定期检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自然灾害导致桥梁发生安全事故外,日常保养缺失、极端的偶然荷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桥梁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结构疲劳损伤,所以需要定期检测桥梁的工作性能。
二是进行诊断性特殊检查,精确诊断桥梁病害及原因。对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发现的严重和复杂病害,专门委托专业技术单位,实施特殊检查,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精确检查和分析病害及其产生原因,提出病危桥维修加固建议方案。
三是依据检查发现病害,及时进行分类处置。针对一、二类桥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桥面养护为中心,以承重部件为重点,做好日常养护工作。针对三类及以上桥梁隧道,按技术规范要求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安全管控。同时,组织申报项目计划,争取危桥隧道整治资金,及时进行维修加固或重建。对四、五类桥梁,管养单位及时通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封闭交通,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