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科技是从事工程检测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数字智能化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集团企业。
新闻资讯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怎么搞?
更新时间:2021-04-10 17:51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1 监控量测的目的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2 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根据隧道地层地质情况、周围环境以及隧道施工方法,本隧道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必要时根据设计增加选测项目。

3 监控量测流程

监测数据分析为达到预定的监测目的,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监测需严格按照流程进行。

4 监控量测测点布置

(1)地表沉降监测点

暗挖段地表沉降测点宜与拱顶下沉测点设在同一断面上。为掌握地表沉降范围,在与隧道中线垂直的横断面上布置测点,间距2~5m,靠近中线的地方测点布置密些,外侧渐稀,必要时可扩大监测范围及加密测点布置。量测范围为中线两侧不小于HO+B,明挖段量测范围为基坑开挖边线两侧不小于3倍开挖深度。地表有控制性建筑物时,测量范围应适当加宽。

测点埋设: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300mm,直径220mm的圆头钢筋,外露5mm,四周用混凝土填实。在开挖影响范围以外设置水平基准点2~3个。

(2)洞内监控量测点布置

根据施工设计图及相关技术要求,根据开挖方式确定测点布置方式。

洞内监控量测点不得焊于钢架上,必须单独打孔直接安装于岩体中,所有测点均采用85cm长Φ22螺纹钢制作,打入围岩并外露5cm,并将长5cm的5*5角钢焊接在钢筋外露部分,贴反射片,以便观测。各测点应在距开挖面2米的范围内完成;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同时在工序上满足下一循环开挖前完成。基准点埋设在已经施工完二衬混凝土结构的边墙部位,并标识保护。

(3)测点标识

由于隧道内作业机械、设备、人员较多,若不注意很容易碰撞或损坏监测点,现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保护的教育,同时监控量测点埋设后,应及时进行标识,标识牌长21cm,宽15cm,红底黄字。

5 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1)地表沉降

洞口及浅埋段监测点必须按照7点法布置,每5m布置一个量测断面,进洞后若地质条件较好,可调整至10米,但不得超过10米;

(2)洞内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

根据设计资料,确定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实际施工中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断面间距。

6 监控量测监测频率

(1)洞内外观察

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察资料进行对比;已施工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每天最少观察1次,必要时增大观察频率。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每天最少观察1次,必要时增大观察频率。

(2)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监测点在仰坡开挖后,立即布设,正常情况下每天观测1次,出现异常时,必须加大监测频率,一天必须观测2次以上。

(3)洞内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

洞内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监测频率按照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决定,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7 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为了真实、及时、准确的反映施工现场信息,监测数据历经以下过程:

测点埋设数据采集数据收集数据输入绘制曲线输入计算机生成图表信息反馈。

在监测点埋设、数据采集及收集后,应立即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曲线,具体有如下几个步骤:

(1)应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和空间关系曲线。

(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发生了突变,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监测组必须每天上报监测日报至项目总工,由总工对监测结果和当日工作安排作出批示。当监控量测结果异常时,应及时通知主管领导和现场负责人,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监测组每半月编制半月报,每月编制月报,监测半月报、月报签字齐全后存档。为确保监测信息的及时性,每次监测的结果以手机短信方式发至隧道现场主管人员、技术主管、项目总工。

上一篇: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
城市桥梁检测的基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