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中,高边坡受到雨水的影响,易出现失稳垮塌的情况,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采用传统的方法监测高边坡时,因环境的限制,从而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幅度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边坡监测中引入先进的GNSS技术,通过该技术对边坡位移监测系统加以优化改进,完善系统性能,满足高边坡监测工作需要。
1 GNSS技术的应用优势
1.1 GNSS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GNSS系统,主要由空间部分、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构成。其中,空间部分由多颗不同轨道卫星组成,各轨道之间相互交叉,处于同一轨道中的多个卫星之间是相对静止状态,在相邻轨道上的卫星升交距角相差30°[1];控制部分由监测站、主控站、注入站构成,用于控制卫星的运行状态,调整卫星姿态和轨道高度,保证卫星定位与导航的精度;用户部分通过GNSS接收机接收监控站发送的卫星信号,通过算法解析信号,实现定位与导航功能。
1.2 应用优势
在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中运用GNSS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出无线传输的优势,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其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 基准点选址要求低
传统边坡监测方法对基准站选址要求较高,需保证监测点与基准点位置相同,但是在实际地形地貌客观条件的约束下,增加了基准点的选择难度。而GNSS技术对基准站选址无特殊限制,不需要保证监测点与基准点处于同一地点,仅要求基准点必须位于无遮挡的开阔场地,即使远离监测点也可以完成监测任务,节省了基准点选址时的人力、物力投入。
1.2.2 监测精度高
GNSS技术对边坡变形的监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监测方法,并且监测精度不受环境变化、人为活动的影响,能够增强监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基线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监测精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基线长度小于50 km时,监测精度为(1~2)×10-6;当基线长度为100~500 km时,监测精度为10-6~10-7。
1.2.3 三维监测位置变化
传统的边坡监测需要人工监测边坡平面位移和深部位移,在监测过程中受降雨、阳光、空气等监测环境的影响,难以统一在同一时间节点对同一监测点的监测标准,并且还会增加作业难度和工作量。而应用GNSS技术能够在同一时间点从X、Y、Z三个方向对监测点进行监测,快速得出边坡平面位移和深部位移的速度[2]。
1.2.4 监测效率高
传统的边坡监测方法在监测定位基线时,要根据不同的监测精度要求耗用长短不同的监测时间,一般在1~3 h。而应用GNSS技术进行边坡监测,不会受到环境、地点、时间以及监测精度要求的限制,只需要耗用几分钟就能够完成监测任务,并且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功能。
1.2.5 监测智能化程度高
在GNSS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系统中的信号接收元件更加集成化、小型化,监测人员在掌握仪器操作流程的基础上便能够自动化、智能化完成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呈现监测数据报表,用图形展示监测数据变化,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2 基于GNSS技术的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
2.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的边坡位于路线左幅左侧,该边坡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200、60 m,共分三级,每一级的高度全部相同,为20 m,坡率依次为1∶0.75、1∶1和1∶1。由该边坡的地质勘察资料得知,其所在地区为丘陵地貌,边坡施工前,山体植被较为发育,边坡局部修整时,导致部分植被遭到破坏。
2.2 边坡监测方案
2.2.1 边坡监测依据
1)监测频率。本工程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中的相关要求,确定自动监测频率:每天观测2次;连续3 d降雨且降雨量超过50 mm/d时,每天观测4次;表层或深层位移分别发出一级、二级、三级预警时,分别对应的每天观测次数为8、12次和24 h连续观测[3]。
2)监测原则。在本工程边坡关键部位布设监测点,要求关键部位为边坡岩土体位置变动的代表性部位;保护坡体上暴露在外的监测设备,避免出现运行故障;在稳定性较好的岩石上设置测量基准控制点,要求基准控制点不在监测边坡范围内;根据边坡实际情况确定监测方法,选用实用性、耐用性和便捷性较强的监测仪器。
3)监测指标。本工程边坡监测主要对表面位移和深层水平位移进行监测,以掌握边坡变形、位移变化速率以及边坡稳定性情况。
4)位移监测精度。在本工程边坡监测中,岩质滑坡监测的水平位移监测点位误差为6.0 mm,垂直位移监测高程误差为3.0 mm,地表裂缝观测误差为0.5 mm;土质滑坡监测的水平位移监测点位误差为12.0 mm,垂直位移监测高程误差为10.0 mm,地表裂缝观测误差为5 mm。
2.2.2 监测方案
现场勘察本工程边坡发现,一、二级边坡土质松散,发生渗水、滑塌病害,边坡稳定性较差。采用GNSS技术监测一、二级边坡,利用GNSS系统自动采集和记录边坡表面和内部位移数据,具体监测方案为。
1)地表位移监测。结合本工程的现场勘察情况,将2~3条监测断面布置到边坡纵横轴线上,每个监测断面布设2个及其以上的监测点,当边坡存在多余2处的滑坡变形区时布设监测网。本工程中,在垂直路线沿边坡原滑动变形主方向布设2条监测断面、5个监测点,用于监测地表位移和沉降。其中3个监测点在第1条监测断面上,监测点间距为50 m,2个监测点在第2条监测断面上,监测点间距为40 m;本工程中,选在离工程不远处的1栋居民楼顶层布设1个基准点。
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在边坡岩土体内部位移变化数据采集中采用固定式测斜仪,将测斜仪埋设到岩土体中,连接仪器电缆与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实时传输测量获取的数据信息,掌握边坡位移变化,对边坡滑动面位置进行确定,监测边坡稳定性情况。在本工程中,垂直路线沿边坡原滑动变形主方向布设3条监测断面、3个监测点,其中2个监测点布设在第1级平台,相距65 m。1个监测点布设在第2级平台的中间位置,距离边体60 m。在布设测斜传感器时,单孔孔深35 m,布设间距不得超过10.0 m。
2.3 监测系统安装与调试
GNSS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室内设备与室外设备部分,在安装完毕后需进行调试。
2.3.1 室外设备
1)钻孔。用钻孔机钻测斜孔,孔径不得小于110 mm,测量成孔倾斜度,不得超过2°。
2)固定式测斜仪。在安装固定式测斜仪时,用螺栓连接滑轮组与连接管,将滑轮组位于连接管底部;连接测量元件,将杆、测量元件放入测斜管;在上下游方向的卡槽中安放导轮,对导轮的朝向进行固定,使其与测斜方向一致;连接另一个连接管,使其达到预定的传感器位置;安装中间滑轮组、传感器和连接杆,完成安装任务后,对接电缆与数据存储设备;在各个管口处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安装铁盒,避免杂物进入孔内;用读数仪对各个传感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记录检测数据。
3)地表测斜仪。在监测点进行开挖,开挖深度在1.0 m左右,保证地层稳定。在稳定层上浇筑水泥,安装地表测斜仪。
4)基准站。在地质坚硬区且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安装基准站,要求该区域交通便捷、周围开阔,减少客观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卫星信号的影响。
5)防雷设施。在镀锌管的一端安装避雷针,采用焊接工艺固定避雷针;焊接法兰盘,制作地笼,地笼用于连接避雷针基座,固定到地面上;避雷针与基准站保持一定距离。
2.3.2 室内设备
在室内的监测系统中安装相应硬件和软件,包括监测数据信号接收器以及监测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安装后试运行软硬件设备。
3 高边坡GNSS监测系统的改进及应用
3.1 系统架构
3.1.1 系统改进思路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为实时掌握高边坡的稳定情况,并获取边坡的变形数据,应用GNSS技术,改进现有的边坡监测管理系统,使系统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功能更加强大。系统改进时,要遵循实用性、经济性等原则,设计出满足用户需要的功能模块,简洁易懂的系统界面。
3.1.2 改进后的系统架构
经过改进之后的高边坡GNSS监测系统,采用较为流行的模块化设计,将整个系统划分为5个功能模块,分别为边坡信息、监测数据、余量采集、权限管理及预警。所有模块通过配合,能够实现边坡变形监测。
3.2 系统功能模块的构建
3.2.1 边坡信息模块
在高边坡监测工作的开展中,边坡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确定监测方案和统计分析时,均需要使用到的边坡信息,如几何信息、结构信息等。构建的边坡信息模块能够对边坡的静态和动态信息全面管理。利用该模块,可对边坡的所有信息进行查看,并且能录入和编辑新的信息。传统的边坡信息展示方法为文字列表,这种方式的直观性较差,界面也不友好。针对这一情况,在系统改进时,引入Map模块,可在其中直观查看与边坡有关的所有信息。边坡监测点的基础信息由两个小模块组成,一个是信息列表,另一个是新增监测区,通过该模块能够对边坡监测点相关数据进行修改和查询。
3.2.2 监测数据模块
1)数据录入与导出。用户进入该模块可点击菜单栏查看不同类型数据,上级用户拥有修改、删除下级用户上传数据的操作权限。数据录入既可以选择逐条录入,也可以选择批量上传。在地表位移监测点的数据录入中,监测人员点击进入到“地表位移”页面,单条添加数据,系统自动默认首次添加数据为基准值。监测人员也可以进入“批量上传”页面,将Excel模板中的数据信息导入到“数据列表”中;数据导出,用户将查询到的监测数据导出,自动转换为Excel表格式。
2)数据显示。系统直观展示数据图表,用户根据浏览需求,选择时间节点、监测点等关键检索词,查看相应监测点的位移变形量。在数据图表功能中,可以显示监测点随着时间的变化监测点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随之发生的变化,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生成位移曲线图,并且曲线图支持局部放大、全局缩小等多种浏览操作。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包括关联分析和对比分析,其中关联分析要对各类导致边坡失稳的监测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确定各个形变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针对同一站点的不同时间段获取的监测数据,系统要预设对比分析周期,用户可以任取时间段自动生成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图。
3.2.3 雨量采集模块
该模块采用漏斗式雨量计,对监测区域进行中断式测量,计算出总雨量。在漏斗式雨量计中安装精度处理器,提高雨量计量精度。该模块能够自动保存中断时记录的雨量值和时间,模块运行流程为:中断开始→计取雨量测量精度值→读取计量时间节点→计算总雨量→中断结束。
3.2.4 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结合高速公路管理的不同主体设置不同的管理操作权限,构建起四级监测体系,明确各个监测部门的系统操作权限,具体包括:一级监测主体为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浏览、管理和监测所有边坡数据,结合下级单位上报的预警信息确定预警级别,决定部署边坡处置工作;二级监测主体为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有权监测本单位管理范围内公路边坡数据,向行政管理部门上报预警信息,并落实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部署;三级监测主体为BOT公司,有权查询浏览本公司承建路段的边坡监测数据,深入到实地核实养护工区上报的预警信息,核实后向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上报;四级监测主体为养护工区,有权浏览管理养护区范围内的边坡监测数据,根据预警模型确定预警等级,通过网络、手机等平台向BOT公司上报预警信息。
3.2.5 系统预警模块
①阈值配置,该模块中采用唯一的配置方式,在权限范围添加新阈值后,会对原有阈值进行覆盖,在站点添加阈值时,要点开站点列表,进入设置界面,通过新增按键添加阈值和通知方式,按照指定的格式通过Excel批量上传站点管理配置信息;②告警配置,在添加阈值后,点击阈值列表的操作栏配置告警通知方式,本系统提供短信通知功能,可以将预警信息及时发送到预设的用户手机号上;③告警查询,用户在告警页面查询告警信息,可点击报表按键,系统会自动按照等级、类型、站点等信息归集标准对某一时间点的告警信息进行统计输出。
3.3 高边坡监测数据分析
从本工程的高边坡中选取3个测点,通过改进后的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三个测点的变形情况相类似,分布形态为V字形,变形速度在某个时间段加快,经查该时间内降雨,三个测点最大的变形累计为64.68 mm,由此表明,监测断面内的结构稳定性不足。通过对高边坡较长时间的监测后得出如下结论:改进后的监测系统可以准确采集到边坡的位移数据,数据的精度与规定要求相符,且未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证明改进后的系统在高边坡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4 结束语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对先进的GNSS技术加以合理应用,通过该技术对边坡位移监测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满足高边坡监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