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检程序及施工单位配合要求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应在施工单位按规定自检、监理单位抽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执行报检程序,并严格落实“上道未检测、下道不作业”的原则。
(1)对于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锚杆等工程,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后,提前3天报检,并确保检测环境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2)检测环境要求:
a: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满足地质雷达测线均能有效检测,墙根无堆土、机械机具、材料、杂物等障碍,台车退出检测区间,边墙悬挂管线等整理平顺,路面平整,检测车辆行走时无大的颠簸。检测平台高度、宽度不应超过限界,能保证安全地将检测人员送达左、右拱腰、拱顶等检测部位。
b:锚杆拉拔:按规定频率预留拉拔锚杆,预留锚杆应均匀分布在待检区段,拱顶、拱腰、拱墙等部位均需预留,露头长度不小于40cm,且具备检测操作空间。
c: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的检测需满足混凝土养护龄期的要求。
d:对于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雷达检测,施工单位需在检测工作开展前在待检段左右侧边墙上按每5m标记一处桩号(含起始、终点位置),标记应清晰、桩号应准确。
(3)由监理单位审核施工单位填报的报检单中待检段落桩号、施工参数是否与现场吻合,报检段落是否为合格工程,检测条件是否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签字确认后通知检测单位进场进行检测,同时将报检单转交检测单位。
(4)检测单位在接到报检通知后,应在约定时间内赶到检测现场开展检测工作,检测工作应在三方共同见证下完成。检测单位若因故不能于约定报检日期开展工作应提前一天通知监理、施工单位,以便工地现场安排工作。
(5)根据检测结果,合格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若存在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工程处治后按不合格项目复检程序重新报检,直至检测合格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检测配合要求
①为保证各项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求认真、积极配合准备,提供人员以及机械的协助,确保现场检测工作的快速、有效实施,最大程度节约现场检测工作时间,把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②施工单位必须派熟悉现场施工情况并能协调处理相关事宜的现场技术负责人全过程配合检测工作,并客观真实地反映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情况,提供被检测区段的施工图设计(含变更设计)相关技术参数,以保证检测依据的准确性。
2)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背后空洞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1) 重难点分析
① 围岩爆破开挖造成超挖或开挖中遇有岩溶空腔不进行处理,为节省材料成本导致初支背后出现空洞,初支封闭后易形成汇水区域,使初支厚度不足,背后积水受压形成初支受力薄弱部位。
② 在隧道拱圈衬砌完成后,往往在拱顶合龙处存在一定的空隙,使拱顶部位衬砌厚度不足,形成衬砌受力薄弱部位。
③ 拱背后围岩松弛变化存有一定空间,而使衬砌设计受力状态受到影响。
(2) 原因分析
① 隧道超挖或遇有岩溶空腔,为节省成本,不处理。
② 由于受施工空间的限制,混凝土充填难于饱满。
③ 混凝土振捣时处于流动状态,从高处流向低处,顶部混凝土易向低处流淌,而使顶部难于充实。
④ 混凝土硬化后有一定的收缩,而使拱顶部出现空隙。
(3) 预防措施
① 监控量测过程中加强对支护状态的观察。
② 严格控制超挖,对于超挖区段检测过程中予以重视。
③ 施工时应边震捣边勤填料,尽量减少空隙的存在。
(4) 处理措施
1、混凝土凝固后应检查有无空隙及大小,如有应采用注浆方法作充填处理,直至填满为止。注浆压力不得大于0.4MPa,过大则会对拱圈衬砌造成不利影响。
2、如因超挖过多、塌穴、溶洞而形成的空间,应按相应的回填方法处理。
3)钢支撑支护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1) 重难点分析
① 钢支撑安装间距过大。
② 钢支撑型号低于设计标准。
③ 钢支撑采用焊接。
④ 仰拱开挖后钢支撑悬空。
(2) 原因分析
① 为偷工减料,钢支撑采用材料刚度、强度不足,或构架支设间距过大,致使单片钢支撑承受围岩压力过大,构架接头连接薄弱、焊接质量差或接头构造不符合要求。
② 为节省工时,钢支撑未采用螺母连接,而直接采用焊接方式。
③ 施工不规范,仰拱开挖后导致钢支撑悬空。
(3) 预防措施
① 在检测实施过程中,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问题进行纠正,将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②制作钢支撑所用材料强度、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不得使用。焊接工艺、质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钢支撑支设间距视地质一般为0.5~1.2m,对松软破碎地段还应加密,接头制作须符合要求,连接必须坚固。钢支撑纵向应设足足够的且稳定的连结支撑,使钢支撑连成整体,有纵向荷载的须设斜撑。
③ 钢支撑支设后应经常检查,有无松动、变形,松动要随时紧固,如有扭曲变形甚至断裂,应即换之以刚度、强度大的构架。更换时必须先支后撤,以防不测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