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的高速公路运营巨头将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革新了大型桥梁日常维护的方式。7月12日,在坝陵河大桥进行了一次无人机桥梁检测演示。操作员通过遥控让无人机围绕着这座桥完成360度全方位飞行并收集实时数据。短短十几分钟后,便完成了对这座桥健康状态的全面“体检”。
据技术人员介绍,“我们所使用的无人机并非普通的型号。首先,它采用了激光定位系统,可以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飞行。其次,结合了AI技术,能够智能地辨识桥梁上的潜在风险,并记录相关的信息。”
过去,桥梁检测通常依赖于桥检车作为平台,由人工执行检查任务。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对交通造成较大干扰。此外,一些区域由于桥检车无法接近而成为检查死角,导致数据不完整。
该公司负责贵州高速集团下辖42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桥梁定期检测工作,涉及数千座隧道和桥梁。传统上,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巡检任务。然而,“现在利用无人机技术,仅需两个月左右就能完成定期检查。”无人机携带的高清摄像头能连续拍摄到桥梁表面的各种损伤,为及时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据统计,使用无人机后,整体桥梁检测成本大约降低了20%。
根据2023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指导方针,要加快公路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公路的发展。特别强调了要提升公路养护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研发包括桥梁、隧道等在内的智能检测装备,鼓励开发精确、经济且环保的道路网络监测技术及路侧信息发布设施,以及基于AI和IoT的自动化巡查系统等。
“鉴于我省高速公路网已经基本建成,加速推进公路养护信息化和标准化显得尤为关键。”自今年6月18日起,贵州高速集团就开始采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的定期检测。截至7月初,已成功对98座桥梁进行了检测。
中交路桥科技依托勘察、检测(含特检)、设计等传统行业能力,可提供“检、诊、修、应”的全生命周期综合一体化服务,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安全运行风险隐患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为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迈向智慧城市的新时代征程中,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将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完善和优化城市安全运行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的平稳运行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