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科技是从事工程检测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数字智能化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集团企业。
新闻资讯
城市的指标、指标体系和评价
更新时间:2021-04-10 17:51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城市规划建设指标反映城市各组成因素或总体特征的状况,是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信息。进行比较城市研究,除掌握城市的历史演变、城市结构形态等信息外,作为基本内容,还必须掌握城市的规划指标体系及其主要规划建设指标。这也是进行定量分析和城市综合评价的基础。

统计是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各国政府都有相应的统计部门及其完整的体系。我国国家统计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有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调查队伍,定期公开有关统计数据。除国家统计局外,国家各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求省市对口部门上报日常的报表统计,进行分析研究,作为制定行业政策和管理的依据。建设部2001年印发新的《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对1991年版的《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包括综合指标,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供水和节约用水,燃气,供热,公共交通,市政工程(道路、桥涵、排水、路灯、防洪等),园林绿化与风景名胜区和市容环境卫生共9个部分。

 

在比较城市研究中,采用指标的比较分析是非常简捷有效的方法。但是,必须避免比较研究的简单化、概念化,妄下片面的结论,必须作深入的比较分析。例如,对城市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等指标进行比较,虽然数值能够反映城市的形态及其质量的一些方面的特征,但并不是全部。数据最好与专题分析图纸相结合;而且,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指标的比较还可以使用空间分析方法,将分析深入街区,使用轴测图等手段,使结果更形象化,更加全面地发现和反映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世界各国行政管理体制和统计概念的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跨国的城市比较研究时,如世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比较研究等,需要首先认真学习了解各国指标的确切含义,并作出相应的说明,以确保比较的客观合理。

匕较城市研究中涉及多个指标和城市评价时,要使用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指标体系有许多种类,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竞争力、城市创新能力等,也包括城市定位、发展目标和国际城市等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一般以城市一些基本的规划建设指标和专项指标组合形成,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确定指标组成和各指标因素的权值,形成指标体系。对城市进行系统的指标体系比较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如朱庆芳的《世界大城市社会指标比较研究》、张晓军等的《国外城乡规划指标的特点及启示:以美、英、法、德、  日等国规划案例为例》。北京市为实现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目标,建立了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并且与世界上主要的世界城市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对城市按照某个指标体系进行评分和排序是目前各研究机构经常做的事情,也就是进行城市综合评价。一般的城市指标体系涉及的因素少的有20 - 30个,多的有80 -100多个,即使划分成层次,也难以把握。城市综合评价是对城市的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这种方法比城市指标体系容易理解,适于宣传;但是,由于完全用数值来表示,取消了具体指标的属性,所以太抽象,而且综合评价的“黑箱”过程,无法反映城市的真实状况。所以,即使进行城市综合评价,也最好采用关键指标法和雷达图等改进的方法,能够做到突出重点,把握主要指标,而且表现得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把握。

自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02年第一次出版,已经连续出版10多年,是目前我国城市方面的权威研究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国市长协会组织,著名专家编写,主要内容为中国产业化、城市发展现状、城镇化与城市化、城市规划、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群体)的详细介绍,并从理论高度提出发展建议。

城市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是相对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不能唯指标而指标,舍本逐末。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即使我们用一定数量的城市指标进行比较,也不能简单地把比较结论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标准和依据,像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一样,而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综合各种情况和因素来确定。

 

 

上一篇:
膨胀土地区的路基病害
下一篇:
路基养护中路肩的养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