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辽阳路交通结建工程通车已近4个月,每当经过这里,我总会想起通车前结构室为大桥通宵检测。”
辽阳路交通结建工程作为青岛市“三纵五横”快速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缓解城区东西向交通压力,改善市区交通状况。8月12日,就在工程竣工通车前两天,检测中心接到业主委托进行荷载试验,要求在8月13日完成检测,出具检测报告。“一定按照时间要求完成检测任务。”检测中心主任李永升立下军令状。
荷载试验通过检测综合分析,检验桥梁设计与施工质量,确定工程的可靠性,从而为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桥梁荷载试验对桥梁工程来讲,是一件十分重要和有益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桥梁的承载检测把脉。”检测中心副经理李志凡介绍道。时间紧迫,在接到委托后,李志凡和刘浩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查看。工程下跨南京路,为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在看到车流量后,我们当即决定避开白天高峰期,采取夜间施工。”刘浩说道。
上午9点,在回到办公室后,刘浩立即将结构室同事召集到一起,把大家分成三组:“崇宝飞、申鹏、李昊飞和艾庆一负责桥下传感器的安装,谭嘉川、徐斌、赵志刚、高铭君负责协调承重车辆及桥上位移测量,我负责方案制定和数据计算。”大家分头准备晚上的荷载检测。“桥梁受力相关检测,因每个桥型不同,没有可套用的固定公式,要针对性地建立模型,根据设计荷载得到最佳数据,确定荷载车辆的数量及载重。”方案制定是荷载试验的核心内容,刘浩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拿出设计图纸,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结合现场采集的数据,对照规范和设计方案,对设计的数值进行一一计算。最终在晚上9点,所有的数据计算结束,确定了加载车的数量及配重。
“4辆载重车,每辆车重40吨,每辆车停靠的位置也进行了详细规划。”刘浩带着自己的方案和数据,找到了总工徐建光。“方案可行!”徐建光经过论证,通过了该项方案。“我们在拿到方案后,一分钟也没有耽误,马上就开车到了现场。”负责安装传感器的申鹏回忆道。在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下,桥底约100米处进行了道路封闭。举升车将申鹏和崇宝飞托举到桥下,两人猫着腰将传感器安装到桥底。
此时的谭嘉川和徐斌已在桥上架好了精密水准仪和全站仪,4辆配重40吨的载重车全部就位。“传感器安装完成。”刘浩接收到信息后,对桥上小组发出“第一辆车上桥”的指令。四辆载重车按照指令,依次上桥停靠在方案规划的指定位置。申鹏目不转睛注视着传感器的数据变化,对每一辆车上桥后的数据进行了详细记录。谭嘉川则通过精密水准仪观察桥梁的位移变化,获取变化数据。两个小组相互配合,在荷载试验中既要保障桥梁安全,又要按照规范接近极限承载力。经过近6个小时的奋战,大家最终找到最佳平衡点,既满足规范加载量要求,又找到荷载最大加载重量,圆满完成桥梁检测任务。
回到保儿基地大院,已经是清晨5点。抬头看着结构室亮起的灯光,刘浩说,那是同事们回到办公室录入数据,为出具报告做准备。“这是我工作以来,工作节奏最快的一次桥梁检测,只用20个小时就完成了从方案制定到现场检测的全部工作。”刘浩说道。看着检测结束后结构室的合影,李志凡由衷赞叹:“我们的结构检测团队是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为这帮年轻人点赞。”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晓 通讯员 张征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