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科技是从事工程检测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数字智能化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集团企业。
新闻资讯
如何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更新时间:2024-08-30 15:03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提高灾害预警有效性,完善基层执行的闭环管理,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如何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落地难问题?

eef5d3325b01727ed2b9a8636612231f.jpeg

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应运而生,将预警信息由传统的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实现预警信息 “发得出、送得到、叫得应”。自预警“叫应”机制建立后,多个地区能及时转移群众、避免伤亡。舆论认为,临灾叫应机制的建立,正是在当前极端天气频发情况下所做出的积极尝试。

二是要夯实基层基础。特别是要完善基层执行闭环管理机制,部分地区的经验做法可供参考,如北京延庆区大庄科乡设立的纪检监察组在防汛、防火等应急预警、响应期间,开展在岗督导检查、资金和物资分配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落实整改等工作,确保责任制预案落实、领导靠前指挥等。

广元市是四川省全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市州之一,通过建立跨区联防联控、“30123”预警叫应机制,并将避险转移临机决定权交给基层一线防灾责任人员,努力做到“风险联防,预警联控,响应联动”。“30”即县级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30分钟内向市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反馈预警信息接收情况。“1”即乡镇相关防灾责任人每隔1小时向乡镇地质灾害指挥部报告防灾措施落实情况。“2”即乡镇地质灾害指挥部每隔2小时汇总当前雨情、灾险情等信息报县区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3”即县区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每隔3小时梳理汇总辖区降雨实况、灾险情、避险转移情况报市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同时为保证叫应机制运行顺畅,广元市实行限时未“回应”紧急核查机制,县区及以下层级预警信息如超出规定时限未“回应”,上一级地质灾害指挥部立即启动紧急核查,第一时间组织工作组赶赴现场核查情况。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刘传正认为,暴雨预警等级确定与调整既要具有科学性、权威性,也要考虑社会影响的实时性、滞后性,还存在暴雨红色预警叫应机制有待健全、响应行动要求需要细化等问题。他建议,要明确、细化“超标应急”的具体要求和特殊情景下的应急处置授权;针对不同区域的城镇、乡村,分类提出应急处置和转移撤离的暴雨量级、淹没水深、流速、风险地段、淹没对象,强化防灾减灾和避让应急空间建设,打通预报预警到应急行动的法规、制度通道;各地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考虑要多元化、综合化、齐全化、实用化,明确不同等级的应急处置要求。各地在探索自然灾害预警基层管理体系时,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挥最前沿的城乡社区负责人、群测群防员、应急工作队、志愿者等人员的合力,根据预警发布的地域、时段和级别指挥部署、预防准备、快速响应处置。

7c19269d89cbe20b81af609f4e353fd5.jpeg

从舆情层面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将社会舆情大数据作为防汛预警的一个重要补充。当前社交媒体平台等社会舆情大数据在暴雨洪涝监测预警方面,具有量大面广、形象直观、时效性强、更新迭代快的特点和潜力。社会舆情大数据可以作为防汛预警的一个重要补充,结合专业监测,为防汛预警提供新技术和数据支撑。

2、完善灾害信息沟通联络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市县、跨区域之间自然灾害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及时联合会商研判,准确掌握灾害相关情况,核准重要敏感数据信息,做到多渠道收集、单渠道发布,确保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

3、完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由网信部门牵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全面整合灾害事件中的舆情信息,汇集数据资源并规范管理,推进各部门网络谣言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构建长效治谣机制。

4、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网络舆情之所以不断发酵,是主体行为助推的结果。主体的行为差异与其期望的“利益”密不可分。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周广亮认为,在利益协调机制中,国家利益应置于最高位置,群体和个人利益处于从属地位。一是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作为舆情主体之一的受灾群体,其利益需求最为迫切、单纯,就是将损坏的家园重新建起来、破碎的生活重新圆起来、受伤的心灵得以慰藉。二是建立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于重点主体的迫切需求,政府和社会的救助是关键。补偿需要建立必要的常态机制,要符合国情,更要公平公正,可采取通用的“一般标准+例外标准”模式,尽可能实现更广的覆盖面。三是要有利益调解机制。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现实社会中亦是如此。部分舆情就是由于主体间获得的利益不均衡出现矛盾纠纷,继而寻求网络声援造成的。利益调解机制以基层调解为主,将经济利益、人际关系同步调解。

中交路桥科技结合多年行业先进经验,融合数字经济和国家安全体系发展需求,构建“智能监测、科技领先、智慧城市、数字赋能”的品牌战略,形成了工程检测、城市安全监测、数字化研发运维三大业务板块。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当前拥有一支高素质工程医生团队,囊括了铁道工程、城市道路与公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工程物探、安全技术、电力、信号、集成电路、智能科学等专业。公司试验、检测、监测仪器设备齐全,用于试验检测、测绘的仪器设备共计千余套,为试验检测、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提供了硬件保证。

上一篇:
灾害预警响应的痛点难点在哪里?
下一篇:
惊险!隐患提前识别!梅州下坪沙村滑坡成功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