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可能采取的施工方法有充分考虑,一个完备的设计方案,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施工性,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同样,一个好的施工方案,应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优化工期和造价。桥梁施工控制正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监测、反馈、修正,实现设计意图。
[例1] 对连续梁施工中的端部锚具张拉空间的考虑。
对于多联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当要求各联同时在支架上现浇施工时,则在每联梁端(设置伸缩缝的地方)锚固的预应力束,就会出现张拉空间冲突的问题。为此,设计必须对施工方法有预先考虑,这里讨论几种方案比选。
方案1:采用沿线路里程单方向逐联(或逐跨)现浇,并在一端张拉预应力筋的方案。此方案虽然可以保证在梁端张拉锚固的作业空间,但会明显延长工期,也会增加预应力筋的摩阻损失。
方案2:不在梁端设置张拉端锚具的方案。将一部分腹板束弯起锚固在端部梁顶,另一部分腹板束采用P锚锚固在端头,以避免在梁端的张拉操作。这一方案要求箱梁的内部有足够的高度,以提供施工人员起码的张拉作业空间。
方案3:设置两种类型的梁端,使相邻两跨梁的梁端锚具在横桥向错位布置,在先浇筑的梁端为后浇筑的梁端预留张拉空间,有时将其称为A-B梁方案。将端部为常规构造的梁称为A型梁,A梁的端部腹板仅按抗剪考虑适当加宽,在相邻的B型梁端,有意增加梁端腹板的厚度,使预应力张拉端的锚具和毗邻的A梁端的力筋锚固位置相错开。
在A-B梁方案中,要求按照先A后B的次序施工,先浇筑好A梁及其预留的槽口,张拉并锚固A梁的端部力筋,再浇筑B型梁,在A型梁端的预留空间内,张拉B型梁端部力筋,最后浇上A型梁所预留的槽口。
其实,A-B梁方案虽然可以同时使毗邻梁端成为张拉端,但是,预留槽口会给A型梁端部带来二次浇筑,增加施工工序等问题。
可见,为解决现浇梁的端部(伸缩缝部位)锚具张拉空间问题,设计者在充分保障结构性能的同时,对于可施工性也要多加考虑。
[例2] 节段悬臂施工桥梁的边跨长度和节段长度划分。
在节段悬臂施工条件下,边跨与中跨长度的相对比例不仅取决于结构受力,还要考虑边跨现浇段如何进行施工。如果边跨现浇段桥下有深水,则落地支架的施工成本太高;如果将现浇支架支承于桥墩和悬臂梁端,则会给悬臂施工中的桥梁增加新的控制工况,尽管如此,在边跨现浇段施工有困难的情况下,设计者往往还会考虑这一因素,采用较小的边跨长度,如取L2=0.55Li。总之,无论采用何种边跨施工方案,均会影响配筋设计。
另外,悬臂施工中的节段长度划分,应结合悬臂浇筑或悬臂拼装的施工工艺确定,一般考虑挂篮或吊机的起重能力,使各节段的自重尽量差不多,梁高大的区段,节段短一些,梁高小的区段,节段长一些。反过来,节段长度的划分又影响到悬臂预应力束的设计。
[例3] 混凝土连续梁采用“先简支一后连续”施工方法时的湿接头问题。
采用“先简支一后连续”方法施工的混凝土桥梁,在空心板梁、T形截面梁和箱形截面梁上均有应用,现场调查表明,墩顶湿接头部位的可施工性较差。
该湿接头施工涉及的工序包括:普通钢筋的连接、湿接头的浇筑与养生、预应力筋的穿束与张拉、支座转换等工序。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在相邻两跨梁端发现几何尺寸偏差大;其次,在湿接头两侧,为顶板负弯矩筋设置的预留孔定位偏差大,致使预应力筋不在一条直线上;另外,由于湿接头处?昆凝土成形质量不好,或因体系转换时龄期偏短等原因,致使在临时支座拆除后,永久支座陷入梁中。为此,应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管理,否则达不到“先简支,后连续”的预期效果。
文章出自桥梁动静载荷试验www.zjlq.net,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