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易发生翻浆的路段应加强预防性养护工作。雨季前,应检查整修路肩、边沟,补修路面碎裂和坑槽;雨季后应疏掏排水设施,修理边沟水毁;冬季应及时清除路面积雪,填灌修补裂缝。
在日常养护中,应经常使路基表面平整坚实,无坑槽、辙、沟,路拱及路肩横坡度符合规定标准,路肩上无坑洼,无堆积物及边沟通畅不存水。及时扫除积雪,使路基顶面不存雪,防止雪水渗入路基。
路面出现潮湿斑点,发生龟裂、鼓包、车辙等现象,表明路基已发软,翻浆已开始,此时应对其长度、起讫时间及气温变化、表面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进行记录,确定其治理方案。常采用以下养护措施防止翻浆加重:
(1)在路肩上开挖横沟,及时排除表面积水。横沟间距一般为3-5m,沟宽30 - 40cm,沟深至路面基层以下,高于边沟沟底。横沟底面要作向外倾斜的坡,坡度4%—5%。两边路肩的横沟要错开挖。
当开始出现翻浆的路段不太长时,也可在路面的边缘挖出两道纵沟,宽25 cm,深度随路面厚度而定。然后再每隔300 - 400m挖一道横沟。
(2)及时修补路面坑槽和路肩坑洼,保持路面和路肩平整,以利尽快排除表面积水。
(3)如条件许可,应控制重型车辆通过或令车辆绕道行驶。
(4)在交通量较小、重车通过不多的公路上,可用木料、树枝等做成柴排,铺于翻浆路段,再铺上碎石、砂土,维持通车。当翻浆停止,路基渐趋稳定时,应及时拆除临时设施,恢复路基原状。
(5)砂桩防治。当路基出现翻浆迹象时,可在行车带部位开挖渗水井,随时将渗水井内的水掏出,边掏水、边加深,直至冰冻层以下;当渗水基本停止,即可填人粗砂或碎(砾)石,形成砂桩。砂桩可做成圆形或矩形,其大小以施工方便和施工时维持行车为度。一般其直径(或边长)为30 - 50cm,桩距和根数可根据翻浆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一个砂桩的影响面积为5-10m2。
www.zjlq.net智能监测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