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线上的隧道(交通隧道)是隧道中为数最多的一种。其作用是提供交通运输和人行的通道,以满足交通线路畅通的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铁路隧道。我国大多是山区,地势起伏、山峦纵横,铁路穿越这些地区时,往往会遇到高程障碍,而铁路限坡平缓,无法拔起需要的高度,同时,限于地形又无法绕避,这时开挖隧道 直接穿山而过最为合理。铁路隧道既可使线路顺直,避免许多无谓的展线,使线路缩短,又可以减小坡度,使运营条件得以改善,从而提高牵引定数,多拉快跑,所以,在铁路线上,尤其是在山区铁路线上,此方案常为人们所选用,修建的数目也越来越多。我国铁路采用隧道克服山区地形范例很多,例如:川黔线上的凉风垭隧道,跨越分水岭时,拔起高度小、展线短、线路顺直、造价也低,越岭高度降低了96m,线路缩短了14.7km,并避开了不良地质区域;宝成线宝鸡至秦岭一段线路上密集设有48座隧道,总延长为17.1km,占线路总延长的37.75%。由此可见,在山区地带铁路线上隧道起了很大作用。
(2)公路隧道。公路的限制坡度和最小曲线半径没有铁路那样严格。过去在山区修建公路为节省工程造价,常常选择盘山绕行,宁愿多延长一些距离,而避开修建费用高的隧道,因此,过去公路隧道为数不多。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对道路的修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等,于是在道路穿越山区时,出现了大量的隧道方案。隧道的修建在改善公路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以及减少事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穿越秦岭终南山隧道,全长18. lkm,将翻越秦岭的道路缩短了60km,时间减少两个多小时。
(3)水底隧道。当交通线路需要跨越江、河、湖、海、洋时,一般可以选择的方案有架桥、轮渡和隧道。当采用架桥方案时,考虑到河道通航需要较高的净空,而桥梁受两端引线高程的限制,一时无法抬起必要的高度时,就难以克服净空限制这一矛盾;而轮渡方案限制了通行量,此时,采用水底隧道方案可以解决净空限制和通行量小的矛盾。水底隧道方案的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不影响通航,引道占地少,战时不暴露交通设施目标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上海横跨黄浦江,全长2793m的延安东路南线越江水底隧道,把黄浦江两岸的交通联结起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遇水架桥的思维定式,但水底隧道方案的缺点是造价较高。
(4)地下铁道。地下铁道是解决大城市中交通拥挤、车辆堵塞问题,而能大量快速运送乘客的一种城市交通设施。它可以使很大一部分地面客流转入地下而不占用地面空间,没有平面交叉,各走上下行线,因而可以高速行车,且可缩短车次间隔时间,节省了乘车时间,方便人们出行,在战时还可以起到人防的功能。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已经建成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少交通事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航运隧道。当运河需要越过分水岭时,克服高程障碍成为十分困难的问题,一般需要绕行很长的距离。如果层层设立船闸则建设投资很大,运转和维修的费用也很高,而且过往船只延误时间很多;如果修建航运隧道,把分水岭两边的河道沟通起来,既可以缩短航程,又可以省掉船闸的费用,使其迅速而顺直地驶过,航运条件就大为改善了。
(6)人行地道。在城市闹区中,行人众多,往来交错,而且与车辆混行,偶有不慎便会发生交通事故。在横跨十字路口处,即使有指示灯和人行横道线,快速的机动车也不得不频繁地减速,甚至要停车避让。为了提高交通运送能力及减少交通事故,除架设街心高跨桥以外,还可以修建人行地道来穿越街道或跨越铁路、高速公路等,这样可以缓解地面交通互相交叉的繁忙景象,少占用地面空间,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