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有两种性质的破坏形式: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钢材本身具有较好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在一般情况下多为塑性破坏,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会发生脆性破坏。
塑性破坏是由于在外荷载的作用下,钢材先发生弹性变形,当荷载持续增加,直至构件的应力达到钢材抗拉强度之后,钢材发生塑性变形,当塑性变形超过了钢材的应变能力时,发生塑性破坏。
塑性破坏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弹性变形一钢材屈服一塑性变形一产生微裂纹一形成宏观裂纹一失稳扩展一断裂。
在构件发生塑性破坏前,构件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构件内部内力重分布,使结构中原先受力不均匀的部分受力趋向均匀,缓解了应力集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且变形持续时间较长,裂纹发展过程缓慢,能很容易及时发现并采取补救措施,不致引起严重事故。
脆性破坏是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预兆的突发性破坏。在破坏前构件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构件的计算应力即使小于钢材的屈服点,但是断裂多从应力集中处开始,是突然发生的,难以察觉。单个构件的脆性断裂常常引起整个结构失稳垮塌,危及生命财产,破坏性很大。
造成构件脆性破坏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钢板厚度太大和钢材冶炼时,碳、硫、磷、氧、氮等元素含量过高,晶粒较粗,杂质物含量多等冶金缺陷严重。
②构件构造不合理,孔洞、缺口、截面变化急剧等,造成应力集中严重。
③焊接、安装工艺不合理,焊缝交错,焊接缺陷大,残余变形严重。
④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构件应力即使小于钢材屈服点,也易因疲劳发生脆性断裂。
⑤结构温度急剧降低,构件发生低温脆断。
无论是塑性破坏还是脆性破坏,都容易导致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失稳而垮塌,在实际应用中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要避免破坏的发生。能有效减少塑性、脆性破坏的措施有:
①在选材上尽量选择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的钢材,尤其是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和可焊性等指标。
②在构件细部设计上,尽量避免构件截面尺寸急剧变化,从而减少应力集中。
③在焊接过程中,保证焊接质量,避免焊缝交错,减少残余应力。
④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做好检测,加强养护,避免塑性破坏,及时察觉脆性破坏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