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的路桥工程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处理岩溶的宝贵经验。岩溶塌陷的防治处理方法主要是:增强岩溶化岩体或土体强度;减少上部荷载;控制水动力条件;构建联合基础等。
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先将岩溶和土洞的位置勘察清楚,然后针对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当建(构)筑物的位置可以移位时,为了减少工程量和确保建(构)筑物的安全,应首先设法避开有威胁的岩溶和土洞区,实在不能避开时,再考虑处理方案。常用处理方法如下:
1.挖填,即挖除溶洞或土洞的软弱充填物,回填以碎石、块石或混凝土等,并分层夯实,以达到改良地基的效果。
2.跨盖,当洞埋藏较深或洞顶板不稳定时,可采用跨盖方案,如采用长梁式基础或桁架式基础或刚性太平板等方案跨越,但梁板的支承点必须设置在较完整的岩石上或可靠的持力层上,并注意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灌注,对于溶洞或土洞,因埋藏较深,不可能采用挖填或跨盖方法处理时,对于溶洞,可采用水泥或水泥粘土混合灌浆于岩溶裂隙中,对于土洞,可在洞体范围内的顶板打孔灌砂或砂砾,应注意灌满和密实:
4.排导,洞中水的活动可使洞壁和洞顶溶蚀、冲刷或潜蚀,造成裂隙和洞体扩大或洞顶坍塌,所以,对自然降雨和生产用水应防止下渗,采用截排水措施,将水引导至他处排泄。
5.打桩,对于土洞埋深较大时,可用桩基处理,其目的除提高支承能力外,并有靠桩来挤紧土层和改变地下水渗流条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