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特征
平原主要是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其地形特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以下。其地形、地物特征是:除泥沼、盐渍土、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较多的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交通网系较密。在农业区农田水系渠网纵横交错;在城镇区则建筑、电讯管网密布;在天然河网或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从地质和水文条件来看,平原区一般不良地质现象较少,但有时会遇到软土和沼泽地段。另外,平原区地面平坦,往往排水较困难,地面积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平原区河流较宽阔,比降平缓,泥沙淤积,河床低浅,洪水泛滥较宽。
2.路线特征
平原地区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制不大,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几何条件很容易达到标准,路线布置主要考虑地物障碍问题,其路线特征是: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体线形,弯道转角一般较小,平曲线半径较大,在纵面上,坡度平缓,以低路堤为主。路线布设除考虑地物障碍外,一般没有太大困难。
3.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选线时,首先在起讫点问把经过的城镇、厂矿、农场及风景文物点作为大的控制点,在控制点间通过实地视察进一步根据地形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中间控制点,除一般较大的建筑群、水电设施、跨河桥位、洪水泛滥线范围以外以及其他必须绕过的障碍物外均可作为中间控制点。在中间控制点之间,无充分理由一般不设转角点。在安排平面线形时,既要使路线短捷顺直,又要注意避免过长的直线,可能条件下多采用转角小、半径大的长缓平曲线线形。纵面线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等结构物的要求,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注意避免纵坡起伏过于频繁,但也不应过于平缓,而造成排水不良。
4.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处理好公路与农田规划、农业灌溉、水利设施的关系,是平原区选线的重要问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占用田地要与路线的作用。对支农运输的效果、工程数量及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既不能片面求直而占用大量良田,也不能片面不占某块田,使路线绕行,造成行车条件差。
(2)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的关系。线路布置要尽可能与农业灌溉系统配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要破坏灌溉系统。布线要注意尽量与千渠平行,减少路线与渠道相交,最好把路线布置在渠道的非灌溉区一侧或渠道的尾部。布线时应优先考虑1方案,2方案次之,3方案则应避免。当路线与渠道方向基本一致时,应考虑沿渠道布线,注意堤路结合、桥闸结合,以减少占田和便利灌溉。
(3)注意筑路与造田、护田结合。可能条件下,布线要有利于造田、护田。路线通过河曲地带,当水文条件许可时,可考虑路线直穿,裁弯取直,改河造田,缩短路线里程(或减少桥涵数量)。
文章出自桥梁动静载荷试验www.zjlq.net,转载请注明。